贵州省铜仁市德江:稻谷香 鱼儿肥 “一田两用”模式正在推广
文章来源:
2020-09-25 14:14
发布者:张阳
导读金秋9月,在德江县平原镇南坪村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掀起层层金色稻浪,一幅秋收图景展现眼前。稻田里,村民挥舞镰刀,忙着收割一年的劳动果实。 同时,村民们挽起衣袖、裤脚,下到田间抓鱼,不时耳
金秋9月,在德江县平原镇南坪村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掀起层层金色稻浪,一幅秋收图景展现眼前。稻田里,村民挥舞镰刀,忙着收割一年的劳动果实。同时,村民们挽起衣袖、裤脚,下到田间抓鱼,不时耳边传来欢呼声:“我又抓到了一条鱼!”

“你看,我这鱼估计至少有半斤多,已经抓到的差不多都有这么大一个。”
“田里面养鱼,田里种的水稻可以不撒化肥,当然也不能不打农药,成本减少了,收益很可观。”
稻鱼共生的生产方式对农业投入品有着严苛的要求。一旦施用化肥或喷洒农药,稻田中的鱼儿便难以生存。因此,稻田养鱼的传统模式与现代农业的绿色理念不谋而合。

近年来,铜仁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渔业转型方式调整结构,有效促进了生态渔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昔日的南坪村山高路偏,交通不便,村民只能“看天吃饭”。喻海琴家有地4亩,每年种植可收粮食400余斤,收入仅有1000余元。今年,他主动加入到稻田鱼种养中,投放200斤鱼苗,不仅收了稻谷,还卖了鱼,收入得到明显提高。

铜仁学院派驻南坪村第一书记杨治毅说:“稻田综合种养是将水稻种植与适水动物养殖相结合,利用有限稻田空间资源实施稻鱼共生、稻鱼互补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具有节地、节肥、节工、节资和增收、增值、增效的显著优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南坪村水稻面积共200余亩,预计粮食产量可达两万斤,“稻+鱼”面积共有100亩,预计平均产鱼60-80斤每亩,每斤单价15元,每亩助群众增收1000余元。如今,“一田两用”的模式正在推广,稻香、鱼肥,这种“稻鱼共育”的生态农业模式,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出处:多彩贵州网)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阳”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下一篇:
天津2020年10月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