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nbsp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积极响应主管部门号召,发挥科研技术优势支撑渔港渔区复工复产。院渔港经济区研究课题组创新工作方式,下沉基层一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进浙江沿海渔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积极响应主管部门号召,发挥科研技术优势支撑渔港渔区复工复产。院渔港经济区研究课题组创新工作方式,下沉基层一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进浙江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助力沿海渔港渔区振兴。

全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要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设,推进渔港渔区振兴。为了进一步推动渔港经济区建设,更好地服务渔业中心工作和重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18年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2019-2022年)》,并将渔业工程研究所牵头的“现代渔港经济区创建示范行动”列为“八大行动”之一。2019年以来,水科院专门成立了由院主要领导牵头的渔港经济区研究课题组,依托渔工所现代渔港工程创新团队,联合浙江省渔业主管部门和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盟浙江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洋碧海公司,以浙江省普陀区和温岭市为主要试点,积极开展沿海渔港经济区研究和规划建设相关工作。2020年一季度,课题组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加强与地方渔业主管部门的合作,相关研究工作进展顺利。近期,课题组参与的浙江沿海7个渔港经济区规划初步方案已经全部完成,为下一步建设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系统研究整理资料,厘清渔港经济区功能定位。在统计整理2003年以来全国沿海各地渔港、渔港经济区相关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归纳现有规划实施后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结合渔业发展新形势和渔港经济区建设新需求,2019年12月,课题组提出渔港经济区建设应围绕渔港避风减灾、交易流通、后勤保障、管理执法和渔村振兴等五大功能,以完善渔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渔港自身功能发挥为抓手,通过综合环境整治实现港区美化亮化生态化;强化相关制度建设,推动现代渔港建设和渔港综合管理改革;对接当地区域规划,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梳理产业链条,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通过上下游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整合,补齐渔港经济区范围内产业链条短板,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资源要素的集聚,提升完善产业链,推动当地特色发展。

2020年3月,课题组根据开展县域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的实践经验,提出渔港经济区应依托沿海主要渔业县市(区)创建,按照所在区域渔港基础、渔业二三产情况、资源条件和发展前景,分综合型和特色型两类渔港经济区建设方向。

二是创新方式开展调研,实际掌握基层一线情况。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形势明朗,课题组积极行动,根据《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文件精神, 以补齐“三农”短板、挖掘发展潜力为着力点,进一步就浙江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发展规划开展了深入调研。采用“化整为零、线上线下结合、属地办公”的方式,课题组14人分为4组,汇总组5人驻杭州,其他3人一组分别赴温岭、玉环、临海三地调研,驻地办公;调研组配备无人机一台,结合前期梳理方案,利用无人机拍摄规划范围内实地场景;根据各地规划编制需求,编制调研方案,就地雇佣人员实地走访复工企业,撰写调研报告;各组根据调研情况,与汇总组通过视频线上沟通,由汇总组撰写修改规划总体方案。

三是突出不同区域规划特色,坚持差异化发展路线。4月2日,课题组在温岭市政府开展温岭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座谈会,提出依托松门30万交易规模的水产品交易市场、20余家较为集中的渔业船舶修造企业、容纳千余艘渔船避风的礁山天然避风锚地,围绕渔获物交易物流产业链和渔船装备制造产业链,建设现代化礁山中心渔港、渔获物交易物流基地和新型渔业船舶创新基地,打造松门渔港特色小镇。温岭市渔业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及所涉村镇对课题组方案给予了高度认可,并就进一步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
4月9日,课题组在玉环市就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进行方案汇报和深入调研,在实地踏勘玉环现有渔港和相关企业的基础上,提出玉环渔港经济区宜以现有坎门中心渔港、灵门渔船避风锚地、大麦屿二级渔港为基础,围绕渔获物交易流通、水产品精深加工、海鲜美食城,打造坎门中心渔港产业融合示范基地、灵门渔港特色渔村、大麦屿渔港特色街道。

4月13日,课题组在临海市就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进行方案汇报和深入调研,提出依托临海红脚岩一级渔港避风优势、周边可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及东矶列岛旅游资源优势,扩建红脚岩渔港外港区,改善进出港道路,精准招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打造红脚岩渔港综合体;建设休闲渔业码头,整治田岙岛沙滩,改善民居,打造田岙休闲渔港小镇;围绕东矶海洋牧场和养殖功能区,建设东矶二级渔港休闲渔船停泊区,打造东矶养殖海钓基地。
四是明确提出当前工作重点,为相关部门决策和工作推动服务。课题组结合浙江实践经验,提出当前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意见建议。一是规划先行,渔港经济区建设须先做规划,规划应做到顶层设计到位、基础资料翔实、要素分析透彻、思路理念清晰、发展模式新颖、功能布局合理、资源利用充分、产业融合深入、地方特色明显等九个基本要求,重点任务宜围绕“现代化渔港、数字化渔业综合管理平台、可持续发展产业链条、特色渔业村镇”四大块内容开展建设。二是目标明确,渔港经济区未来建设重点宜突出避风减灾能力有提升、交易流通条件有改善、配套服务功能有保障、综合管理措施有制度、渔村振兴举措有效果等五个方面,其中综合性渔港经济区应成为全国渔业经济发展引领区,经济发展指标宜高于前三年全国渔业经济平均增速30%以上;特色型渔港经济区应成为全国渔业经济发展示范区,经济发展指标宜高于前三年全国渔业经济平均增速。三是责任落实,所在地应成立渔港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由渔业主管行政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发改、规划、财政等相关各部门和所涉村镇作为成员参加;在建设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实施步骤;针对产业链提升,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等措施。四是财政支持,密切跟踪国家应对疫情推动经济复苏的投资导向,争取各级财政划出专项预算,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出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