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良田村成福生态水产养殖基地,田园里的水清澈见底,十分透明;一群小鸭子在水里嬉戏着,好像在庆祝春天的到来;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太阳照在粼粼的田园

(贵州省黄平县工商联 吴忠寿)

在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良田村成福生态水产养殖基地,田园里的水清澈见底,十分透明;一群小鸭子在水里嬉戏着,好像在庆祝春天的到来;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太阳照在粼粼的田园里,显得分外耀眼。 

新州镇良田村成福生态水产养殖基地一角

返乡创业吴叶军(中)向有关领导介绍养殖基地情况

正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卢庆龙说,“平时主要是我和妻子张金秀在基地里务工,古计在今年10至11月份就要收田螺啦!到时基地每天要有10-20个村民来,因为到时需要很多的人来检田螺。”

稻田里的大大小小田螺

商品田螺

“这是我们合作社今年刚建起来的生态田螺养殖基地,目前规模暂时发展31亩,只有6户参与。”良田村党支部书记李忠勇告诉笔者,良田村是黄平县深度贫困村,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该村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农村“三变”改革为载体,结合本地实际和产业优势,从提高产业对贫困户的覆盖面入手,积极引导能人在本村发展特色产业,今年成立的成福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是贫困户增收的又一亮点。 

正在田园里观察田螺繁殖情况的吴叶军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每亩放150公斤的母螺,3-5天喂一次,一年可以采捞两次,亩产最高可达1500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价收购6元/公斤,亩产值在8000-9000元,除去成本每亩一年净赚5000-6000元没问题。

吴叶军在水产养殖基地捉鱼

水产养殖基地去年养殖的大鲤鱼

据了解,多年来,良田村的农业产业以传统的水稻、玉米为主,没有好的主导产业。穷则思变,在良田村创办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叫吴叶军,今年42岁,是新州镇翁开村人,已经在外打工了20多年,自己通过到广西、湖南考察学习后决定返乡创业,在良田村创办田螺养殖基地,引导当地贫困群众发展螺蛳养殖。

吴叶军说:“随着广西的螺蛳粉红遍大江南北,螺蛳日消耗量巨大,目前在广西柳州螺蛳供不应求。我想通过一个示范点来带动一大片,计划用3-5年的时间,运用良田螺蛳养殖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复制培育田螺养殖规模达到300-500亩,用良田村示范点的成功辐射带动周边村的贫困户。”

这仅仅是新州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缩影。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新州镇始终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工作的重要途径来抓,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全面部署和研究全镇农业产业,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主动、村级主抓、部门主推、社会主助的创新发展模式,让群众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的精准脱贫道路上来。坚持贫困优先发展,非贫困带动发展的模式,采取以“支部+基地+合作社+党员+贫困户”模式,组建产业专业种植养殖队伍,实现产业化发展,通过产业分红、务工收入,让每一个参与产业发展贫困群众都有增收渠道,共享发展红利,助推脱贫攻坚。

(吴忠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