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蔬菜产业发展 多年努力有今日的荣誉
说起山东寿光,恐怕人们对其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北方蔬菜基地,寿光也的确是承担着北方蔬菜的生产工作,而谈起寿光蔬菜种植不能不提这样的一群人。这些人是第一代大棚种植的后人,也被称为是“棚二代”、“棚三代”,这些人多为八零后、九零后,因为看到了寿光蔬菜种植的前景,从而将父辈手中的蔬菜种植工作接了下来,是现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中流砥柱。
像是在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这里就是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而在这里就有一堆九零后的夫妻选择回乡种棚。三年前当时刚刚毕业的王聪和妻子选择回到了三元朱村,那个时候的他对于种植大棚并没有多么的了解,但是随着三年时间的过去,现在的王聪可以说对于种植大棚技术已经较为娴熟了。在三元朱村像是王聪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少,而从1989年发明的冬暖式大棚已经在这里发展了三十年,也从最开始的“土大棚”发展到了现在的第七代智能化大棚,而未来我们也相信这些“新血液”、“新力量”也将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改变。
目前在寿光的各个村庄当中大学生或者是外出务工回来从事大棚种植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根据相关的统计现在五十岁以上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人数占到了45.2%,而从25-50岁的人数却达到了54.8%,其中八零后九零后的人数占比也达到了18.5%。
之前种大棚在我们印象当中是一个相当辛苦的工作,老人们也说在土里刨食苦的很,但是现在的农业生产已经完全不同了。现代化自动化的设备设施走进了大棚,这些设施工具也让种大棚变得更加的轻松。而随着订单业务的发展,现在连销售蔬菜也不用像是之前起早贪黑的工作了。
寿光蔬菜种植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发展才有了近日的成果,而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到农业生产方面,相信农产品种植也会更加的简单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