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齐聚昌平,为北京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支招
“昌平已经连续举办七届北京农业嘉年华,举办了世界草莓大会,可以说有了很好的草莓产业基础,完全可以再进一步做大做强草莓产业,打造北京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样本。”在近日举办的第七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北京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蒋和平教授以北京农业嘉年华为案例,分析了会展对北京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的提升功能。
据了解,北京农业嘉年华依托草莓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辟农业旅游线路,开发农业关联产品,开拓农业发展市场,创造性地把娱乐体验、园艺观光、博览展销、创意设计等新鲜元素融入农业,已经成为集展示自助式、观赏式、科普式、体验式、娱乐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活动的农业新业态。截止目前,北京农业嘉年华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总体上,北京农业嘉年华的资金投入逐年减少,活动亮点逐年增多,直接产值逐年增加,农民收入快速提高,农业品牌迅速推广,周边旅游业迅猛发展,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但要进一步发展好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还需要政府、科研院所、社会资本等多方发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在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中处在第一方阵,北京作为首都,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的“北京样本”正当其时。
都市农业以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现代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性。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杨其长研究员提出,要创新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式,比如,都市型设施园艺以全新的技术体系,为都市农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在美国,虽然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但并不妨碍年轻人用创意的方式来寻找解决方案。”
蒋和平提出了北京都市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五大创新”——创新北京都市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 针对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找到北京都市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对接产业、基地、园区、机制、平台和对接模式;创新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新产业和新业态,重点发展高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籽种农业、功能农业、电商农业、大健康与康养农业、创意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创新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盈利产业、产品和产业链,找到盈利产业的商业模式,降低产业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创新北京都市农业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点、基地、平台和模式;最后就是要创新北京都市农业生态循环模式。
本次论坛由北京市昌平区政府主办,北京农业嘉年华组委会、北京美好故事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汇集了包括国务院参事室、中国乡村振兴咨询专家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等专家,聚焦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重点、难点、痛点问题,着眼服务城市、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就如何推进北京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分享成功经验、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