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我国的池塘水产养殖密度日益增大,甚至超过池塘本身的容纳能力,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导致鱼体生长缓慢、成品品质下降,已经不符合绿色健康生态养殖的发展需求。池塘养殖密度过大,养殖饵料投喂增多
近年,我国的池塘水产养殖密度日益增大,甚至超过池塘本身的容纳能力,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导致鱼体生长缓慢、成品品质下降,已经不符合绿色健康生态养殖的发展需求。池塘养殖密度过大,养殖饵料投喂增多,相应造成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增多。有研究表明,在池塘养殖投喂的饲料中,有5%~10%未被鱼类食用,而被养殖鱼类食用的饲料中又有25%~30%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而且养殖池塘的尾水、残饵和排泄物是直接通过排水渠排出塘外,并没有经过处理,容易造成养殖水资源的浪费和水环境的污染。所以,需要改变这种资源浪费的养殖方式,将未被利用的氮化合物利用起来,将养殖尾水重新利用起来,实现淡水池塘养殖废水“零排放”,减少水环境污染。
    
池塘系统的构建

池塘养殖系统是由养殖池塘和生态塘两个部分组成。整个养殖污水处理是把养殖池塘的水通过潜水泵提升到进水渠,再从进水渠流动到生态塘,在生态塘内养殖污水的氮化合物经过转化和吸收一段时间后,自流到养殖池塘,形成一个循环的养殖系统(图1)。



由图 1 可知,养殖池塘分别为 1#、2#和 3#鱼塘,每个鱼塘的形状都是长方形,东西走向,长55 米、宽 30 米,面积为 1650 米 2,鱼塘的进水都是从离地面 90 厘米的 DN300 PVC 管进入,水位高为2.2米,且每个进水口都设置检查井开关。生态塘为1#和2#净化池串联起来的,每个生态塘的形状也是长方形,东西走向,长55米、宽30米,1#净化池为进水渠的进水口,设计水位为2.6米,2#净化池设计水位2.4米,处理后的养殖水体从4#检查井自流到养殖池塘。

生态塘对氨氮和亚硝态氮去除作用

养殖池塘和生态塘都没有发病情况,轮叶黑藻也生长正常。

与传统的表面增氧设备相比,纳米微孔增氧从底部对池塘进行立体增氧,增大了气液的接触面积和反应时间,提高了氧气利用率,节约 60%~80%的电力消耗。林海等研究表明,底层曝气保证了水体中足量的溶氧,加速了水体底部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氧化,降低了其对水生生物的毒副作用,利于水生植物生长,改善了养殖环境。关闭4#检查井开关,防止水体流动到其他养殖鱼塘。

生态塘对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氨氮(NH3-N)每日平均去除率达到40.9%,亚硝酸氮(NO2-- N)每日平均去除率达到36.2%,经过处理的养殖水质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始终维持在 1.89 毫克/升和0.2 毫克/升以下,符合淡水池塘养殖用水标准,起到了去除氨氮和亚硝态氮作用。

养殖池塘的水质净化作用

养殖池塘1#、2#和3#的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每隔1周检测1次,连续测定9周。

1#和3#鱼塘的氨氮浓度随着时间推移一直都在递增,没有下降趋势,最后造成养殖水质污染。

2#鱼塘(试验塘)氨氮浓度也是在递增的,抽取50厘米水体到生态塘处理,处理3天后,氨氮浓度降低了。

生态塘处理后的养殖水体对养殖鱼塘氨氮浓度有去除作用,亚硝态氮浓度变化情况也是如此。综上可知,2#鱼塘(试验塘)的氨氮和亚硝态氮的浓度都有明显降低,符合淡水池塘养殖用水标准,达到了净化养殖水质的效果。

"生态塘+养殖池塘”组合养殖是一种新的养殖模式,是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方法,与其他养殖水质处理不同的是,生态塘是可以用于养殖价格高的品种像虾、贝类和蟹等,还利用了沉水植物轮叶黑藻。轮叶黑藻可以为虾和蟹类提供生长空间和植物蛋白质饲料,具有健康、生态的养殖特点。(出处:柏普泰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