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报记者 刘小玲稻浪金黄丰收季,又到一年收谷时。甜城大地,广袤田野,生机勃勃,粮丰农稳……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从传统农业到产业化经营,内江农业生产发


◇本报记者 刘小玲

稻浪金黄丰收季,又到一年收谷时。甜城大地,广袤田野,生机勃勃,粮丰农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从传统农业到产业化经营,内江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推广,粮食产能不断巩固,粮食供应实现由极度缺乏向自给自足。

翻阅历史数据,从对比中可以看出跨越。

从总产量看,1949年内江粮食总产量42.8万吨,2018年粮食总产量170.8万吨,达到内江粮食总产量最高峰,与1949年比翻两番。

从单产看,1949年内江粮食单产103.8公斤/亩,2018年粮食单产369公斤/亩,创造内江粮食单产新纪录,是1949年的3.6倍。

从人均看,1949年内江农业人口人均粮食217.3公斤,2018年人均拥有粮食525.4公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内江农业人口人均拥有粮食最高的年份,是1949年的2.4倍。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江粮食产能持续巩固,2018年,内江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连年丰收的背后,凝聚着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甘霖,也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的勤劳和汗水。

你一定知道“袁隆平”,但不一定知道内江的杂交水稻团队!内江杂交水稻团队共育成110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杂交稻新品种,其中2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2017年,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内6优538,在隆昌市云顶镇高产攻关中,一季中稻+再生稻亩产达到1218.1公斤,打破四川省最高记录。

你一定知道“癌症是万病之王”,但不一定知道“小麦癌症的克星”!内江小麦科研团队深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在小麦抗性基因利用上居国际先进水平,团队育成内麦系列新品种十余个,累计推广4000余万亩,增产小麦94万吨,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0亿元……

过去,吃不饱肚子曾是几代人难以抹除的记忆。

如今,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吃得健康。

70年来,内江粮食生产既有农村改革、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带来的丰收喜悦,也经历过天灾人祸带来缺粮少食的痛苦,特别是1959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那一段难以磨灭的历史,应时刻铭记在心。

70年来,越过温饱,奔向小康,内江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向世人讲述“自给自足”的精彩故事。

民以食为天,粮丰天下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大发展、粮食大丰收”的美好愿景正浓墨重彩地书写在甜城大地上,内江人的“饭碗”越来越充实丰盈!